世界上真实被动物养大的 5个孩子,后来都怎么样了?
日期:2023-08-08 13:56 | 人气:
作者 | 桑榆晚
2002年2月23日,北京动物园,两只黑熊突然口吐白沫,栽倒在地,来回翻滚,口中发出“嗷嗷”惨叫。
肇事者,是一个清华大学学生。
对这个事件,李玫瑾的解释是:他不是故意要伤害熊,只是在做实验。
这个同学从小父母离异,孩子和妈妈、姥姥生活在一起。
妈妈是一个司机,早出晚归。姥姥身体不好,瘫痪在家。为了孩子和老人安全,妈妈出门前会把门从外面锁上。
没有同龄朋友、也不出门,他从小习惯趴在窗口发呆。
即使正常上学、考上了名校,但他丧失了很多和人正常交流的能力。甚至一直记得当时家人说的“你要听话,不然熊瞎子来抓你。”
熊真的瞎吗?出于好奇,他才用硫酸做了“试验”。
李玫瑾说:“别人对他说脏话,他甚至都听不出来。这是因为早年缺少社会化。”
一个人从出生,接触父母、家人,然后是老师和同学,领导、同事、伴侣。
在这个过程中,接收爱、学会爱。学会理解、同情,学会建立友谊,会沟通,懂得社会规范……
也就是从“生物人”到“社会人”的转变。
被狼养大的孩子
1920年,在印度一座小城,每到晚上,人们经常看到“神秘生物”出没。
在三只大狼的身后,有两个“像人一样的怪物”用四肢行走。
人们打死了大狼,在狼窝里发现了“像人一样的怪物”——竟然是两个裸体的小女孩。
小的只有两岁,大的七八岁。
“狼孩”刚被发现时用四肢行走,慢走时膝盖和手着地,快跑时手掌、脚掌同时着地。
她们喜欢单人活动,白天躲起来,夜间潜行。
怕火和光,也怕水,不让人们替她们洗澡。
每天午夜到早上3点钟,也会像狼一样引颈长嚎。
不吃素食而要吃肉,吃东西时不用手拿,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。没有感情,只知道吃饭、休息,对人类也没有兴趣。
后来人们把这两个孩子送到了孤儿院,大的取名卡玛拉,小的取名阿玛拉。
开始接触人类社会后,阿玛拉(两岁的那个)在第二个月就可以发出简单的字母,后来开始学会表达简单的需求,比如说饿了、想喝水。
李玫瑾说:出生后第一年有没有父母陪伴,会影响孩子一生。
对于两个狼孩来说,在狼群里长大让她们失去了人的社会性,甚至无法拥有正常的人类感情。
一年以后,3 岁的阿玛拉不幸得病离世,卡玛拉第一次感受到悲伤——两眼各流出一滴泪。
虽然同样是人类,但融入人类社会对她们来说并不容易。
卡玛拉用了两年时间学会两个单词,用三年学会站立,五年后才可以走路。
她一直活到了17岁,也没真正学会说话,智力相当于3、4岁的孩子。
从出生到上小学这个年龄阶段,对人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。
即使这两个狼孩刚出生时和正常人类一样,但是人类的语言、行走、知识和才能都不是与生俱来的,都是后天形成的。
和鸡一起长大的孩子
20世纪70年代,在斐济的一个偏远村庄的鸡舍里,人们发现了一个浑身赤裸,正在和鸡一起生活的小男孩。
男孩怎么会和鸡一起生活?
原来,这个叫苏吉特的小男孩,父母在他5 岁时就去世了。祖父不知道怎么管这个孩子,索性把他锁在了鸡舍里。
6岁到9岁,苏吉特都与鸡生活在一起。
因为从小和鸡一起长大,男孩逐渐表现出了像鸡一样的行为举止。
他会时不时啄地面、拍打手臂。
和人交流的时候,会发出“咯哒”的声音。
生气时,会将手拱成翅膀模样攻击人。
人们也不知道该怎么教育这个孩子,由于他不断攻击人,只好把他的手脚绑起来。后来一家老人院收留了他,但“鸡男孩”的境况并没有好转,白天被绑在户外,晚上被用床单裹绑在床上。
就这样在老人院度过了悲惨的25年后,2007年,苏吉特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——一个女心理学家。
女心理学家伊丽莎白第一次在老人院看到了苏吉特,就被他的悲惨生活深深震撼,带他离开了老人院,安置在自己开办的一家福利中心。
为了改变苏吉特,她和福利中心的孩子用赤诚爱心教苏吉特怎么吃饭,纠正他的手势、和他交流。
3 年,他从一个普通的人类孩子变成了“鸡男孩”;
25 年里,他无法像真正人类一样生活;
10年后,苏吉特终于学会了用手吃饭,能够接受人类的信息。
对于普通人来说很简单的事情,对他们来说却很难。
人脑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。
出生到小学的年龄阶段正处于语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期,长期脱离人类社会环境的儿童,人脑的部分功能是缺失的。
被狗养大的女孩
家里有狗很常见,那被狗养大的孩子,会是什么样?
奥克萨娜,被当地人称为“狗女孩”,比起被野生动物抚养,她更像是一个被忽视的孩子。
当她被发现时,竟然居住在狗窝里。
因为父母重度酗酒不管自己,3 岁的奥克萨娜不得不离开家寻找吃的。
她先是躲在一个流浪者居住的棚屋里,流浪者离开后,年幼的她又发现了棚屋后面的狗窝,狗窝里有母狗和她的孩子们。
看到这个小女孩,母狗凭本能给她找食物吃。
就这样,她在狗窝里一呆就是五年。
后来当地警察发现了她,试图把她营救出来。可奥克萨娜的行为举止已经完全像一只狗。
她会登着四肢,像野狗一样乱叫,赶走来帮助她的人。
她也会不断用鼻子嗅着自己的食物,嗅觉非常敏锐。
想要近距离接触这个孩子成了一个大难题。
当地警察不间断地给她送食物,耐心地试图和她对话。用了一年多的时间,她终于学会了回答“是”和“不是”,也逐渐感受到人们的善意。
她离开了狗窝,进入了福利院,慢慢学会了人类的吃饭方式,学会了说话。
世界上被动物养大的孩子还有很多。
被狼养大的男孩——在印度的一个丛林里,猎人发现有一群狼经过道路,其中有一个人类小孩也在队列中时隐时现。
猎人跟随狼群和男孩到达了他们的巢穴,想办法带走了这名男孩。
男孩当时6岁,已经有了和狼几乎一样的品性:
只吃肉,而且会咀嚼骨头;因为多年的持续暴露,让他对温度产生了麻木感,对冷热没有概念;即使回归人类社会,也再也无法学会人类的语言。
和鸟一起长大的男孩——七岁的俄罗斯男孩被警方发现时,和几十种大大小小的鸟生活在一起。
他不是被遗弃的孩子,被发现时和自己的母亲在一起。
但在这个和母亲一起生活的家里,鸟才是真正的主角。
他们的家里有大大小小各种鸟笼,妈妈会在喂鸟后顺便给他一点食物,会和鸟之间用“窸窸窣窣”的声音交流,却从来没有和小男孩说过一句话。
救援人员说,他的妈妈对他就是另外一种宠物。
慢慢地,他丧失了语言能力,只会用“叽叽喳喳”的声音和母亲和鸟对话,因为他妈妈从来不和他说话。
他学会用拍翅膀的动作表达感受,忘记了人类的语言。
美国心理学会曾给儿童的“社会化”制定了一个诊断标准:
至少有一个同龄朋友,并且友谊至少维持6个月。
在看不到有什么好处的情况下能够主动帮助别人。
做了错事,并造成了坏的结果,但能在不被人发现时主动认错。
别人做了对自己不利的事时,能够原谅别人,不指责也不告状。
对周围的人表示关心,分享自己与别人的幸福和快乐。
这看起来是人最基本能做到的事情,可对这些没有被好好养大的孩子来说,说人话、像人一样吃饭、表达感情,甚至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。
就像李玫瑾说的:
0-1 岁,父母和孩子对话的多少,影响孩子以后的性格。
3 岁之前,父母有没有陪伴在孩子身边,决定了亲子关系的远近。
12 岁之前,父母的教育方式,决定了孩子一生。
—— End ——
作者:桑榆晚,插画:申森森。部分图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